> 文章列表 > “底意欲从何处问”的出处是哪里

“底意欲从何处问”的出处是哪里

“底意欲从何处问”的出处是哪里

“底意欲从何处问”出自宋代释正觉的《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

“底意欲从何处问”全诗

《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

宋代 释正觉

丛林百丈有清规,特设堂安老病师。

隐几虚心还自照,炷香孤坐绝他思。

妙穷正念空三世,净洗余昏月一墀。

底意欲从何处问,毗耶居士饱相知。

《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释正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丛林百丈有清规,

特设堂安老病师。

隐几虚心还自照,

炷香孤坐绝他思。

妙穷正念空三世,

净洗余昏月一墀。

底意欲从何处问,

毗耶居士饱相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偁上人在干造延寿院中乞求长寿的情景。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境界和追求长寿的愿望。诗中表达了虚心向道、专注修行的精神,以及对正念和清净的追求。

赏析:

诗词以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偁上人在丛林中修行的情景。首句\"丛林百丈有清规\"意味着修行者所在的丛林有着严格的规矩和净化之道。第二句\"特设堂安老病师\"描述了特意建造的住所,为了方便照顾年老和有病痛的师父。接着,诗人写道\"隐几虚心还自照\",表达了修行者谦逊虚心、自我反省的态度。\"炷香孤坐绝他思\"描绘了偁上人独坐修行时,心无旁骛,没有杂念干扰。

下一段\"妙穷正念空三世\"表达了偁上人用正念去超越俗世的境界,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和智慧。\"净洗余昏月一墀\"则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修身养性,洗净内心的浊杂,达到清净的境地。最后两句\"底意欲从何处问,毗耶居士饱相知\"则展示了偁上人对修行境界的疑问和渴望,以及他与毗耶居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彼此心灵相通。

整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虚心、专注、自省和清净的修行精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悟的抒发,诗词传递了一种平和、超然的禅意,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的宁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