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首次提出
大湾区形成的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国两制”、“港澳台同胞回归”、“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下形成的。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大众尤其是国际市场对中国日益增加的依赖,改革开放政策的水平突破了以往,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和资金等资源不断向中国聚集,对中国实力的巩固和扩大带来了历史性好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也因为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崛起,被誉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新引擎。
大湾区的意义与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对于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及金融的重要节点,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国际化水平跃升。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高。因为对重要性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其随之而来的精细化、高效化、规划化治理理念和方式都将得到推广和落实。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可以促进大湾区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提升。通过政策的联合、资源的互通、资本的跨境流转,不仅可以实现传统领域的合作共赢,更可以推动新兴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湾区的轮廓图与角色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由9个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800万。这个大区域内包括了一批优势城市,如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惠州等,这些城市均以著名的创新创业特区和经济发达区著称。根据《国务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应该发挥世界级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全面变革与升级。其次,要发挥前沿开放带动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现实支撑。最后,还要发挥全球科技创新前沿的探索作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大湾区的战略重点与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要以创新-driven发展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特点:一是积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新供给。三是凝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城市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四是完善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积极扩大内外贸易合作。五是加强全方位融合开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交通枢纽。此外,为了增加吸引力,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例如鼓励和支持更多境外资本和科技人才进入,激发区域文化创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
从“大湾区”看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成果可以看做是未来中国改革创新和全球化的实践,因此其意义不单是区域性的,也是具有超越性的。到未来十年,大湾区也会迎来更多变数,如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功能升级,交通网络供给等方面的改善,它的形态也将更加清晰。而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经验,如共同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投资和管理中的协同等,这些通行的经验将可以分享给全球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